
在探討死亡的書籍中《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這本書的書名看起來有點驚悚,甚至有點獵奇,但其實它是一場用幽默與溫柔包裝的死亡入門課。
以幽默平易近人的方式,解答了34個來自孩子們對死亡的好奇提問,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理解死亡、儀式與科學的交集。
用幽默解答關於死亡問題
這本書的作者凱特琳.道蒂(Caitlin Doughty),是來自美國的殯葬業者,透過自己在殯葬現場的經歷,結合美國法律、文化背景和科學知識,細膩又風趣地回答了各式各樣「關於死亡」的問題。
雖然書中是以美國為背景,但提問本身卻是普世性的,因此對任何國家的讀者都能產生共鳴,更重要的是,書中不僅知識豐富,語氣也極為輕鬆,讓人即使在閱讀與死亡相關的議題時,也不會感到沉重或壓抑。
關於死亡的奇思妙想
書中的問題涉及的面相也相當的廣,收錄的問題橫跨兩大層面,包含生活常識與天馬行空的想像的提問:
- 墓園裡的屍體會不會污染水質?
- 人死前看到的白光是什麼?
- 我可以把親人的骨骸帶回家嗎?
- 人類能與寵物同葬嗎?
- 木乃伊的麻布到底臭不臭?
- 太空人如果死在太空要怎麼處理?
- 死人可以捐血嗎?
- 電影裡的死後指甲變長真的會發生嗎?
每一題或許在大人眼裡看來有些荒謬或好笑,也有些無理頭跟有點難以解答,但作者融入自己的工作經驗透過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解答,不僅讓讀者能學到知識,更能用輕鬆的方式思考生與死的議題。
為什麼要談論死亡?
如果你願意不妨拋開舊有的觀念讓我們一起在這本書中找尋關於死後的模樣,抱持開放的心去學習死亡這件事,讓這些關於死亡的問題不再是一件禁忌、陰暗或詭異的事情。
多數人對死亡充滿恐懼與排斥,死亡向來是亞洲社會中不太願意面對的議題,「談死」常被認為會觸霉頭和招來不吉利,但事實是恐懼多半來自於我們對死亡的不了解,真正讓人害怕的是對死亡的無知與逃避。
若能用健康的態度和正向的視角去看待死亡,或許反而能讓我們更珍惜生命本身,或許反而能讓我們更珍惜生命本身。
閱讀的過程也逐漸理解死亡其實並非單一事件,而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程序,包含了文化、科學交織而成的過程,從臨終、確認死亡到遺體的處理和遺物的安排,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在還活著的時候提早思考與準備。
關於死亡我們不必逃避
《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它更像是一本「認識死亡的書籍」,跟活著的人一樣,死亡也不是千篇一律,透過趣味的方式解答現實與想像中的死亡問題,不只大人讀了受用,甚至也適合青少年或對生命議題好奇的人閱讀。
如果你也曾想過死後會發生什麼事,不妨翻開這本書,用開放心態重新認識死亡,不該將死亡視為禁忌或詛咒,而是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出生、成長、老去一樣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