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條腿、毛茸茸的身軀、會吐絲結網、肉食性且帶有毒性,這些是大多數人對蜘蛛的第一印象,人類對蜘蛛的恐懼,彷彿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多數我們對蜘蛛的認識,來自影視作品裡那些誇張的演繹,但其實現實中的蜘蛛並沒那麼可怕,雖然有些蜘蛛會捕食鳥類、蝙蝠甚至魚類,但人類並不在蜘蛛的菜單上。
雖說大部分蜘蛛的毒素對人類影響不大,但仍有少數劇毒品種,遇上了還是得多加小心就是。
你的友好鄰居
我們常聽說「蜘蛛是益蟲」,因為牠們會吃掉蚊子、蒼蠅、蟑螂等害蟲,但你知道嗎?蜘蛛不只在生態上扮演重要角色,在人類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貢獻。
1973年,第一批蜘蛛被送上太空,實驗證明即使在無重力環境中,牠們依然可以結網,這些「太空蜘蛛」幫助我們了解無重力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此外蜘蛛毒液中含有特殊蛋白質,現在也被科學家們研究作為潛在的醫療用途,也許未來真能成為治癒疾病的「魔法藥劑」。
蜘蛛絲的神奇應用
蜘蛛絲來自不同的絲腺,根據用途具有不同的物理與化學特性,在圓網中就分為:
- 縱絲(放射狀的絲):富有彈性,能吸收衝擊能量,讓網不易破。
- 橫絲(螺旋狀的絲):具有黏性,延展性高,獵物掙扎越多,纏得越緊。
蜘蛛在圓網上行走時,也是踩在縱絲上的,如果不小心踩到橫絲,也會因為蜘蛛腿上的油脂與細毛不會被黏住,而這類型的結網的蜘蛛視力並不好,因此無論是交配還是要快狠準的做出決定,因此很仰賴震動對於他們而言絲的震動傳來的是情報。
然而當蜘蛛絲落入人類的手中,用途將被打開形成一個全新的世界,雖然不如漫威電影裡的蜘蛛人的蜘蛛絲那樣強大,但也開啟了無限的可能性:
- 古代所羅門群島居民用蜘蛛網捕魚
- 英國花四年、耗資三十萬英鎊,取人面蜘蛛絲製成金色斗篷
- 現代甚至將蜘蛛基因植入山羊、蠶等生物中,製造「人工蜘蛛絲」

到了現代蜘蛛絲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人們也嘗試將蜘蛛的基因放入其他生物中,讓這些動物能量產出人工蜘蛛絲,各種蜘蛛絲的新用途,也成為科學家正積極探索的方向:
- 防彈背心:輕便卻具高韌性,有望成為未來新材料。
- 敷料與藥膏:促進傷口癒合。
延伸閱讀
「殺夫」是蜘蛛戀愛的結局?
母蜘蛛交配後吃掉公蜘蛛,這並不是謠傳,而是真實存在的行為,只是並非每次交配都會發生,背後牽涉幾個關於蜘蛛的體型跟行為,公蜘蛛的體型上會比母蜘蛛小上不少,體型差異造就力量的強弱,也形成公蜘蛛容易被母蜘蛛捕食的情形。
像是雄性赤背寡婦蛛會主動「自殺式求愛」,把自己送進母蜘蛛口中,因為離開後很難再找到第二位母蜘蛛,倒不如成為養分,幫助對方產下自己的後代。
除了選擇自我犧牲的公蜘蛛以外,也有極力避免自己被吃掉的「求生型」的公蜘蛛:
- 帶食物給母蜘蛛轉移注意力。
- 用絲將母蜘蛛前腳綁起來讓她暫時無法攻擊。
- 找差一次蛻皮就能性成熟的母蜘蛛在定居附近,等母蜘蛛蛻皮後身體柔軟,且行動不靈活時才接近交配。
延伸閱讀
「空飄」一出生就上演漂流記
剛出生的小蜘蛛有時不會留在原地生活,而是會進行一場冒險。
牠們從腹部吐出絲,讓自己像風箏一樣隨風飄向未知的遠方,這稱為「空飄」(ballooning behaviour),這一場名為生存的豪賭,連降落地點都無法選擇,畢竟依靠風力前進。
降落地點可能是大海、火山、船隻或無人競爭的天堂,即使降落水面也不會立即死亡,牠們可以像水黽那樣浮在水面,也能把腳跟腹部當作帆承受風力在水面滑行。
漂流期間只要有機會攀上高處,就能再次起飛,只要還活著,這場漂流就能繼續,直到找到真正能生存下去的落腳之地。
從蜘蛛身上看見我們自己
以上是我從書中挑選出幾個印象深刻和感到驚奇的部分,這本不到 200 頁的書卻充滿了豐富的內容,讓人對蜘蛛這個物種有了全新的認識。
蜘蛛不再只是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生物,而是一位充滿智慧與策略的自然工藝師,看完這本書讓我對蜘蛛多了幾分尊敬,也對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書的後半部,作者甚至從蜘蛛的行為切入,延伸談到個性和人際關係與溝通問題,雖然講的是蜘蛛,但也不禁讓人思索,在我們人類的世界裡,是否也一樣有許多無聲的蛛絲在傳遞著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