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討厭的事,也能活著很好》揭露「被請客專家」的真實人生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jpg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AI生成工具Pebblely、clipdrop

被請客也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你有想過不用上班,靠著被請客也能生活嗎?《不做討厭的事,也能活著很好》這本書的作者中島太一就做到了。

他原本只是一位普通大學生,卻在19歲時選擇休學、展開歐洲窮遊之旅,旅行期間他累積了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

回到日本後,這樣的「特別」讓他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最終成為自封的「被請客專家」,身為一名「專家」對想請他吃飯的人也有一套挑選的原則 ,若你想請他吃飯得符合下列其中一個條件才行:

  1. 社群網站追蹤數5,000人以上
  2. .擁有非常有趣的經歷
  3. 博士畢業生或是在學博士生
  4. 稀有職種(在職人數50,000人以下)
  5. 有無法跟別人說的秘密
  6. 擁有不輸給任何人的喜好
  7. 願意支付 5,000 日圓

靠著不斷被請客,在中島太一蒐集到大量的趣事,並將無傷大雅的部分分享在社群X(原twitter)吸引了十萬以上追蹤者,而更深層、較私密且不方便公開,則透過付費訂閱平台發布,也為他帶來不小的收入。

雖然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不適合每個人,但他的經歷無疑讓人看到「不做討厭的事」也能過得很好,甚至活出一種令人羨慕的自由。

打破主流價值的勇氣

本書裡提到很多與主流思想不太一樣的觀點,希望我們能拋開「一定要成功」的焦慮,書中兩個很重要的主軸便是:

  • 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 不做討厭的事

這兩件看似簡單的事,實際上在講求效率和成功至上的社會中非常困難,在亞洲社會我們每個人從小被教育要努力考高分、找穩定工作並爭取晉升,但我們很少停下來問自己「我真的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而中島太一的選擇告訴我們不成功也沒關係,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價值,畢竟人生這遊戲每個人的解法都不一樣。

CP值高低取決於個人喜好

在這個萬物講求「CP值」的年代,物品本身品質或實用性已經漸漸的不能當作衡量價值依據,往往我們開始追求的CP值參雜了很多個人的喜好。

同樣都是送禮功能一樣的東西,也會因為她是一般網購或精品在每個人眼裡都有不同的價值,很多時候喜愛程度的多寡才是物品值不值得的關鍵,只要喜歡再貴都可以。

建立「沒辦法清單」

人們常苦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又因為找不到完全喜歡的事情而不去行動,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與做不到什麼

書中提出「沒辦法清單」的概念,提醒我們與其追求完美契合的選項,不如學會剔除那些讓你痛苦、壓抑和委屈的選擇,了解自己討厭什麼才能真正過上合適的人生,這樣做也能在人生中少走很多彎路。

「可惜」不該是留戀的藉口

人生中常常出現的「好可惜」這三個字,但這是真的可惜嗎?我們時常會可惜一段感情、可惜一份高薪工作或是可惜一個曾經的夢想。

但書中提醒我們「可惜」很多時候不過是沉沒成本在作祟,當你覺得一段關係或工作已經讓你痛苦不堪,與其硬撐著不放,不如趁早停損。

放棄不代表全盤皆輸,有時候反而是重生的開始。

被討厭的人生才有趣

活在別人眼裡是件很無趣的事情,我們總想活得讓人喜歡,但其實「被所有人喜歡」這件事,本身就幾乎不可能。

想做到「不被討厭」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是再受歡迎的名人,也會有黑粉和批評者,與其想盡辦法讓所有人滿意,不如專注做那個讓自己舒服的版本。

世界很大,喜歡你的人,自然會留下。

你的人生可以不一樣

不做討厭的事,也能活著很好》這本書,這本書並不著重於那些他聽到的有趣故事,它更像是一位旁觀者,輕輕提醒你「人生不必走主流的路,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方式過日子。」

雖然無法完全認同作者所有的觀點,但有蠻多有意思的觀念與見解很值得去思考,這也讓我讓我聯想到先前介紹的《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雖然主題不同,但都在傳遞同一件事,你可以不一樣,也可以活得很好。

分享這篇超讚的文章

留言

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