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程的開端:一場命定的啟程
那些殺不死我的,會讓我更脆弱。
我唯一能做的,是向命運學習,與脆弱同行,讓自己更加強大。
《早知道就待在家》這不是一本旅遊書,雖然書中的篇章多半與旅行有關,但並不特意去描寫風景或名勝,它是一趟由旅行經驗所組成的生命哲學之旅,寫下自身經驗的同時也帶出作者所喜愛的文學作品,相互結合下誕生出來的一本書籍。
作者謝哲青用十個主題,串起了一段段旅途中經歷的故事,並將這些真實經歷與他所喜愛的文學作品相互交織,在分享的同時也思索人生。
第一章從一位算命師的預言開始,開啟了這段看似危機四伏的旅途,被河馬追趕、染上霍亂和屈公病還遇上了遺失護照。
這些「差點就死了」的經歷,成了這本書最真實的材料,但這些沒有殺死他的事,也成就了他的故事。
存在於現實世界的高譚市
不是漫畫裡的蝙蝠俠世界,而是真實位於英格蘭北部的「高譚村(Gotham)」,在古英文中Gotham是「羊的家」,但作者心中真正接近蝙蝠俠那座城市的地方,是蘇聯解體後的莫斯科。
那裡到處是路倒的醉漢與荷槍實彈的軍警,而謝哲青也在那裡遭遇騙局與暴力,在這座城市遭遇地下匯兌所騙錢,還被身形彪悍的光頭佬揍得眼冒金星和遍體麟傷,甚至還差一點就丟掉生命,但這些都無法阻止他繼續前進。
你遺失的是「生而為人」的證明
失去「成為正常人」的資格後,最大的痛苦,不是沒有錢,或吃飽穿暖的問題。
「人是社會性的存在」最深刻的折磨,是必須承受冷漠以對的孤立,和群體施加在個人身上的精神凌遲。
「護照」在大多數時候對我們來說只是一本文件,但在異鄉它就是你「身為人」的象徵。
遺失護照就像失去了洄游能力的鮭魚,在異國他鄉沒有證件根本寸步難行,沒有飯店願意接待你,無法登機離開,就連想證明「我是我」都顯得荒謬又無力,失去證明也意味著你失去正常人的資格。
這段經歷延伸到更多的社會現象,在羅曼諾夫時代的農奴、印度的賤民制度,他們失去的不只是身分證明,而是「被當作正常人看待的資格」,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失去成為普通人的機會。
既然我們都身而為人為何又有「人」與「非人」之間的界定?
那些我們無法追回的時光
長時間的旅程,意味著你得犧牲一些東西,最直觀的就是與家人的相處時間,隨著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抵達地球任何角落,但仍舊無法讓我們同步經歷每一刻家人的生活。
即便我們最後回家了,那些錯過的時光並不會因此一次性地回到我們身邊。
而這些被犧牲的東西,能否真的換得一些讓我們感到值得的事物?
而這些我們失去的,是否換來了值得的東西?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更多的財富?遇見了一個值得相守的人?抑或是換來了更多的孤獨與傷痛?
這些答案也許不會立刻出現,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再為失去而哀傷,而是去承認那些曾發生的、錯過的和痛過的片段,都是我們成為自己的必要拼圖,這些細小的碎片都將拼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