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是人類都一樣
你曾聽人說過「人類是最完美的生物」嗎?這本書就是來打臉這句話的。
《人類這個不良品》用科學與幽默的角度告訴我們,人體設計其實處處充滿缺陷,許多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生理現象,其實是「設計不良」造成的結果,舉例來說:
- 鼻竇腔排水不良,所以我們感冒時老是鼻塞流鼻水。
- 呼吸與吞嚥共用通道,讓我們一不小心就容易被食物噎到。
- 脆弱的前十字韌帶,讓無數運動員因此受傷報銷。
- 甚至連維他命C合成的能力都因基因突變喪失,只能靠外部補充。
這些看似不合理的構造,其實全都來自「演化的妥協」,我們基因裡藏著各式各樣的假基因(壞掉又沒功能的DNA段落),而且這些突變皆無法再「突變回來」,錯了就是錯了,永久保存。
雖然許多設計看起來讓人匪夷所思,但這不代表突變永遠是壞事。
像是造成鐮型貧血的基因突變,雖會讓紅血球變導致血液攜氧效率降低,但卻也讓人對瘧疾更有抵抗力,這種「一體兩面」的變異,顯示演化並非追求完美,而是「適應環境的最佳折衷」。
人類的超強大腦
人類擁有地球上最強大的大腦,我們可以透過學習、思考,創造出許多不同的事物,但這強大且巨大的大腦,是我們得以稱霸食物鏈的原因,但這個大腦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不少麻煩:
- 腦袋太大,讓生產變得困難且危險,歷史上母嬰死亡率居高不下就是因為這點
- 思想的陷阱,即便邏輯推理能力強大,人類仍會犯錯、掉入偏見、迷思與非理性決策中
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即便那是為我們人類帶來智慧跟發展的大腦,人類依舊是需要承擔依些風險,而隨著科技發展時代的變遷,因生產造成的死亡率逐漸減少,但大腦而受到災難並沒有因此減少或是結束,近年來「假消息」和「資訊戰」的蓬勃發展,也讓我們這絕頂聰明的腦袋陷入苦戰。
不完美,但這就是人類
讀完這本書,你會重新認識「人類」這個身分,我們的身體充滿了缺陷和設計上的矛盾,甚至還有一些看不出任何功能的殘骸(例如:闌尾或某些基因片段)。
雖然我們現在的科技還不能改寫基因與修補設計,但我們可以藉由了解自己,更理性看待「不完美」這件事,這些看似缺點的設計也是人類演化適應而來的,人類也因此顯得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