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欣賞臺灣美學《街仔路採集誌》

《街仔路採集誌》書籍封面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AI生成工具Pebblely、clipdrop

街頭版「生活智慧王」

本書從市井出發,兩位作者在路上捕抓那些被我們所忽略出自於長輩的創意設計,那些在路上隨處可見的用品,那些充斥在生活的「臺灣味」設計,這一切都隨著兩位作者有如捕獲寶可夢般,完善出一個獨特只屬於臺灣的風格圖鑑陳列在大家眼前。

現成常見的生活用品,經過巧手加工搖身一變就多了更有趣的功用,不同顏色、材質的漏斗,可以成為各家攤販實用的燈罩,多多全脂鮮乳的罐子+束帶綁在腳踏車前輪架上就是個好用的傘架。

可重複利用、防水及易塑形特性的塑膠袋,可稱為改造的萬能素材塑膠毛撢子、車用防雨套、防水面紙套也只是塑膠袋創意作品的冰山一角。

生活中的多數街市創意是為了修復或解決生活中的不便,設計理念往往是實用性大於美觀,沒有無印風、北歐風或是日式美學,看起來荒謬的拼湊,卻能創作出充滿智慧結晶的物品,皆出自於平凡的長輩之手。

開店的藝術

前半段由作者逐一詳細介紹收集到的各式創作品名稱、使用材料、實際尺寸與它們的創作者,並記載它們背後的故事,但後半段則沿生出另一種篇章,討論的重點從物品本身轉移到每間店面的空間及文化呈現,紀錄我們從小習以為常的商品的陳列手法,如何搭配以假亂真的道具?如何設計有趣的標語以及圖文並茂但風格迥異的招牌製作?

雖然主題依舊圍繞在臺灣文化上,但用另一種方式去講述宛如一本詳細的「如何開一間台灣文化風格小店」的實戰手冊蠻推薦給想開這類型店面的人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靈感

結語

本書展現出一種創作不分年齡、性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的態度,這本書我個人是相當的喜歡,也很高興有人在做這件事。

《街仔路採集誌》可以說是集合了市井小民的智慧,透過兩位作者的雙眼與文字記錄這份特殊專屬於臺灣的人文特色,如今我們有幸能能透過這本書走入街坊深入其中,閱讀這些集合眾多人生活經驗,體驗專屬於臺灣的街市文化。

分享這篇超讚的文章

留言

文章目錄